Advertisement

吳永康 (Ben Ng) - 碧瑤綠色

吳永康,碧瑤綠色集團 (1397) 創始人兼控股股東,於二零一四年一月二十三日獲委任為執行董事兼主席,擁有逾36年環境服務行業經驗,主要全面負責碧瑤綠色集團的管理、策略規劃及業務發展。

 

吳先生與其胞弟吳永新先生於一九八零年合夥成立碧瑤清潔服務公司,開始作為清潔服務供應商在中國香港提供服務, 不過後來吳永新轉投貿易行業, 而胞妹吳玉群則加入碧瑤幫忙,兄妹共打天下。

吳永康及吳玉群都在港大畢業,吳玉群說曾經有很多人問他們「點解讀大學做清潔」。「因為我們上一代是做家居清潔」,吳玉群說,她和哥哥從小便接觸這一行,不熟不做,所以才會有今天的碧瑤。

說起來,公司名字亦有意思,當年吳父過身,吳母與吳永康、吳玉群等7兄妹遷入碧瑤灣最小的單位,為了紀念全家人擠在一起但關係密切的時光,才將公司名叫碧瑤,而綠色則貫徹環保、潔淨的理念。

不單白手興家,兄妹倆還把公司上市,成為香港首間從事綜合清潔及環境服務的上市公司,吳玉群坦言是因為發展方向正確,一直跟隨政府發展去做。她表示,公司的發跡,有賴當年政府剛好有外判工程,「要寫招標書,哥哥是大學生,寫標書比較得心應手,所以幸運地獲中標」,後來除了政府合約,當香港推動廢物回收,推三色回收桶,碧瑤也立即抓緊機會,成為回收商之一。  此外,早在1998年,碧瑤便考取了ISO認證,確保公司服務達到國際認可水平,這也是其他清潔公司鮮會想到的,吳玉群直言,或許正因大學生做清潔,所以行業雖簡單,但會朝著企業化方向考量和準備。 


香港人嗜吃,已是公開的秘密,但亦因此產生不少「廚餘」。據統計,本港現時平均每日棄置逾3,000噸廚餘,相當於250輛雙層巴士的容量。這些廚餘送去堆填區,便是垃圾,但如果送去廚餘廠,即可變成肥料,亦可「轉廢為能」用來發電。


變身「廚餘收集佬」

將垃圾變成有用之物,乃環保的大趨勢。有見及此,政府耗資16億元的小蠔灣廚餘處理中心,將於今年底投入服務,預計每日可處理200公噸廚餘。不過,廚餘「無腳」,總得有人負責收集,近年積極進軍廢物處理及回收業務的碧瑤,便準備擔起「廚餘收集佬」的角色。

這間2014年上市的本港老牌清潔公司,日前斥資逾120萬元,訂造了一輛廚餘車,集收集、磅重、清洗等功能於一身。「一次大約可以收集6噸廚餘,亦即是約13,043人每日所產生的廚餘(環保署指2015年本港人均廚餘量為0.46kg)。」吳永康解釋道。

 

民間暫缺經濟誘因 供應廚餘

收集廚餘,聽落簡單,但原來香港地「垃圾」難求。「現時給我們廚餘的,都是一些大機構,因為他們講求社會責任,肯花心機及金錢去分隔廚餘。相反較細的公司及個體家庭基本不會理會我們,因為沒有經濟誘因。」

翻查資料,本港目前的廚餘回收率不足1%,但韓國已經非常先進,自2005年開始禁止廚餘送去堆填區,廚餘幾乎全部回收。「過去政府以及社會都沒有共識要發展環保,近年才起步已算非常遲,而日、韓、台的環保文化早已大幅拋離香港。」

不過,「有心不怕遲」。港府計劃在2019年推出垃圾徵費計劃,要求市民使用印有「大嘥鬼」的指定垃圾袋棄置垃圾,按容量收費,但棄置回收物就會免費,相信會加強市民對垃圾進行分類的文化。吳永康認為,垃圾徵費計劃推出之後,市民將有更大經濟誘因去找回收箱及回收廚餘,為回收業帶來商機。

 

發佈留言

0 留言